Return to site
Return to site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书摘

书摘#1

我在这一节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怎么可能以无所求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现在,在布伯、马斯洛、弗洛姆相似结论的启发下,我可以描述成熟的、无所求的关系的特征,并以之为原型来探讨种种失败的关系的本质。
1.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以无私的方式与其建立关系:放下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在和对方的关系中不要以下面的想法为核心:对方怎么看待我?这段关系对我有什么好处?关系不是为了寻求赞美、崇拜、性欲的释放、权力或是金钱。在每一时刻建立关联的只是双方二者,不受实际或想象中第三方的监察。换句话说,人必须以自己的整个存有与对方建立关系,如果自己有一部分在别处(比如,在考虑关系对关系外的某个人有什么影响),就可以说关系已经失败。
2.关爱另一个人意味着要尽可能彻底地了解对方,体验对方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能够无私地和对方建立关联,就能自由地体验对方世界的各个部分,而不是某个符合某种功利目的的部分。一个人把自己拓展到对方的世界,认识到对方是另一个有感情的存有,对方有着自己的世界。
3.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关心对方的存有与成长。通过真实的倾听得以全面了解另一个人,努力帮助对方在和自己建立关联的时刻充满生机。
4.爱是主动的。成熟的爱是爱人,而不是被爱。一个人把爱付出给另一个人,而不是“陷入”对对方的迷恋中。
5.爱是人在世界上的存有方式,并不是与某个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现实的奇妙连结。
6.成熟的爱来自个体自身的丰富而非贫瘠,来自成长而非匮乏。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需要另一个人才会感到存在、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能够逃避可怕的孤独。以成熟的方式爱人的人已经在其他的时刻、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了这些需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母亲对婴儿的爱,在一个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这种过去的爱,是力量的源泉,而现在的去爱则是拥有力量的结果。
7.关爱是相互的。一个人若能真正地“转向他人”,他自己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一个人能把对方带入生命,自己也会变得更充满生机。
8.成熟的爱并不是没有回报。人会改变,变得更丰富,感到自我被实现,存在孤独也得以减轻。通过爱人,自己也得到了关爱。但是这些回报只源自真正的爱,它们也不是爱的原因。借用弗兰克尔的说法,这些回报是自然产生,而无法求得的。
 

书摘#2

我们太容易假定死亡和意义是完全相互依存的。如果所有的东西都会灭亡,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太阳系终究会毁灭,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为生存努力?但是,死亡虽然为意义增加了一个维度,意义和死亡却是不可混淆的。如果我们能永远活下去,我们也会关心意义的问题。如果经验变成记忆,然后最终消逝呢?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呢?而这正是经验的本质。除此之外,经验还能是怎样的呢?经验是暂时的,人无法活在时间之外。过去会消逝吗?叔本华曾说:“已经存在的如从未发生的一般微不足道”,这种说法正确吗?记忆不是“真的”吗?弗兰克尔认为过去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永恒的。他对悲观主义者感到遗憾,这种人因为看到日历一页页撕下、日渐变薄而感到绝望;他称赞那些保存每一页日历,因每一日丰富的经验而感到快乐的人,这种人会想:“我有实在的生活,而不是未实现的可能性。”

书摘#3

退后一步观看生活,但如果这一步迈得过大,就潜在着某种有害的东西。当我们从生活中抽离,成为疏离的旁观者时,所有事情就变得无关紧要。这个位置被哲学家称为“银河”或者“星云之眼”的视角(或者“宇宙”或“全球”视角)。从这个位置来看,我们和所有其他生物变得渺小而愚蠢。我们只是无数生命形态的一种。生命中的种种行为变得十分荒谬。那丰富、充满体验的片刻在时间的无限延展中变得微不足道。我们感到自己是微小的尘埃,生命的全部也不过是弹指一挥。
这种宇宙视角使治疗师面临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一方面,它的逻辑无懈可击。自我觉察、跳出自身视角、从远处观看自己的能力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特质之一。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更广阔和全面的视角通常能让观察者更客观。但另一方面这个视角又让生命的活力枯竭。如果长期站在这个视角上,会使人灰心丧志,若是持续沉浸其中,则可能导致自杀。
哲学的悲观主义传统,就是这种宇宙观点的衍生物。在19世纪,哲学悲观主义的代言人叔本华,采用了这种视角,断言说为了任何目标而努力都是毫无意义,因为目标瞬间就会消失(如果从宇宙的观点来看)。因此,人不可能获得快乐和达成目标,它们都不过是未来的幻影或者是已消逝的过去。难怪他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我们去努力、付出和奋斗……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虚幻,世界终结了、破产了,仿佛一场无法支付其自身并销的生意。”
治疗师能做什么?治疗师能够提供什么以抵消宇宙视角的消极影响呢?首先,关于宇宙视角必然会导致叔本华所说的“没有什么真正重要,因而生命不值一活”的观点,这其中的逻辑其实站不住脚。首先,如果没什么真正重要,那么“没什么真正重要”也并不重要。托马斯•纳戈尔在一篇深入讨论荒谬的文章中,以极度冷静的方式提出,宇宙视角所产生的荒谬感,并不是像其表面看起来那样让人悲观,也并不必然造成极大的痛苦。纳戈尔认为,采用宇宙视角,是我们人类最高等的、最珍贵的、最有趣的特质。它并不会让我们痛苦,除非我们自己造成痛苦。让宇宙视角对我们产生如此沉重的影响,暴露了我们不能够真正意识到这种视角本身并不重要的现实。纳戈尔指出,我们必须真正理解宇宙视角,同时必须了解采用这种视角是人类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归荒谬的、充满反讽的生活之中,而不是陷入绝望。
 

书摘#4

休谟以参与生活来消解宇宙观点固有的无意义感,参与生活也是萨特和加缪的解决方法,即所谓的跃入承诺和行动之中。托尔斯泰也采用这个解决方法。他曾经说过:“只有沉醉在生活之中,才能继续活下去。”(注:可能宇宙观点对托尔斯泰的吸引力太强大,所以他在结束这段话时又说:“只要我们再度清醒,就会看到生活只不过是妄想,愚蠢的妄想。”)参与生活也是治疗师处理无意义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Previous
It'll pass
Next
 Return to site
feed iconstrikingly iconPowered by SXL
Cookie Use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security, and data collection. By accepting,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for advertising and analytics. You can change your cookie settings at any time. Learn More
Accept all
Settings
Decline All
Cookie Settings
Necessary Cookies
These cookies enable core functionality such as security, network management, and accessibility. These cookies can’t be switched off.
Analytics Cookies
These cookies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our website and help us discover errors.
Preferences Cookies
These cookies allow the website to remember choices you've made to provide enhanced functionality and personalization.
Save